序号 |
技术名称 |
工艺路线 |
主要技术指标 |
适用范围 |
除尘、脱硫、脱硝技术 |
1 |
移动极板静电除尘技术 |
该技术利用移动电极实现对高比电阻、超细粉尘的收集,并采用钢丝刷等特殊清灰装置实现对容易二次扬尘、高黏度的粉尘清灰。该技术前级电场采用固定式阳极板,振打清灰;末级电场采用移动式阳极板,旋转刷清灰,防止产生反电晕、二次扬尘,提高除尘效率。 |
处理后烟气出口粉尘浓度低于30mg/Nm3,除尘效率达99.8%。 |
适用于大容量火电机组长期稳定运行的情况。
|
2 |
镁质材料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
该技术采用先进浮选工艺实现低品位菱镁矿资源升级使用,滚笼筛筛分技术结合炉窑工艺的系列改造实现粉矿碎矿的分级利用;通过设立煤气站结合煅烧工艺升级、多管旋风子加脉冲布袋等除尘综合措施,解决了菱镁矿煅烧过程中的粉尘/烟尘污染问题,实现粉尘/烟尘的回收利用。
|
电熔炉烟尘排放低于200mg/m3,部分企业可达到50mg/m3 以下。 |
适用于菱镁矿集中地区及类似矿区污染治理。 |
3 |
湿式静电除雾技术 |
该技术将湿法脱硫后的烟气进入电场荷电区,烟气中的酸雾和气溶胶颗粒荷电后在电场力作用下不断被驱向阳极后去除。
|
各种有害气体(SO3、SO2、HCl、HF、NH3等)、微细粉尘和重金属等所形成的气溶胶的去除率达
99%,酸雾去除率达95%,水雾浓度低于10mg/Nm3。
|
适用于湿法脱硫烟气后处理。
|
4 |
烧结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
该技术采用干态消石灰粉脱剂,通过在脱硫反应塔中部喷水,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硫后的烟气进入布袋除尘器中,脱除颗粒物后排入大气,颗粒物经过再循环系统返回到脱硫反应塔中循环利用。
|
钙硫比为1.2 时,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粉尘排放量低于30mg/m3。
|
适用于烧结机烟气脱硫。 |
5 |
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产业化技术
|
该技术以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的偏钛酸为原料,制备脱硝用催化剂载体。主要流程包括前处理、硫酸处理、载入活性组分、凝胶化、过滤、干燥煅烧、超细粉碎、包装等环节。
|
生产的载体二氧化钛为锐钛型结晶度,比表面积控制在90±10 m2/g,晶粒尺寸小于20nm。
|
适用于电力、水泥、化工、冶金、汽车等高温
燃烧烟气的氮氧化物
处理。
|
6 |
低氮燃烧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SNCR)组合技术
|
在水泥窑分解炉采用分级燃烧方式降低氮氧化物(NOx)的基础上,以分解炉膛为反应器,以液氨、氨水或尿素作为还原剂,将其喷入分解炉内的高温区域(850℃~1100℃),还原剂迅速热分解成NH3并与烟气中的NOx 进行选择性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去除烟气中的NOx。
|
采用分级燃烧技术,NOx 产生量减少20%以上,组合采用SNCR 技术后,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低于500 mg/Nm3,综合氮氧化物减排效率大
于50%,SNCR 脱硝系统氨逃逸浓度应低于
8mg/m3。
|
适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窑的氮氧化物减排。
|
7 |
低氮燃烧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组
合技术
|
在水泥窑分解炉采用分级燃烧以降低氮氧化物(NOx)的基础上,将烟气引入SCR 反应器,并在反应器入口喷入液氨、氨水或尿素等作为还原剂,使之与烟气中的NOx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化合,生成氮气和水,去除烟气中的NOx。
|
采用分级燃烧技术,NOx 产生量减少20%以上,组合采用SCR 技术后,总体NOx 减排效率大于85%,烟气中NOX 浓度低于200mg/Nm3,SCR脱硝系统氨逃逸浓度应低于5mg/m3 以下。
|
适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窑的氮氧化物减排。
|
8 |
炉内射流组合低氮燃烧技术
|
该技术通过炉内射流组合使相关区域三场(温度场、速度场和浓度场)特性在空间和过程尺度上差异化,形成利于防渣、低NOX、稳燃的燃烧状态。
|
对于燃用贫煤、烟煤、褐煤的机组,该技术可将NOX 排放量降低35%以上,在燃用烟煤时,能实现NOX 排放量小于300mg/Nm3,同时实现锅炉防渣和高燃尽率。
|
适用于燃煤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