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PC版PC版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文】(10)

时间:2018-02-14 22:16来源:www.grupo-mar.com 作者:河北省政府 点击:
【摘要】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全文如下:

附件9

先进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

  一、前景与基础

  先进环保产业包括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的环保装备、环保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环保技术集成及相关服务业。当前,应对气候变暖、治理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污染和修复受损生境已经成为关系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课题,绿色技术不断涌现,绿色商业模式快速迭代,绿色金融加速发展,先进环保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对绿色发展、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我省是京津重要的生态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保护支撑区,也是京津冀生态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治理的主战场,面临着更加紧迫的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治理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近年来,我省先进环保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拥有先河科技、晨阳工贸、河北环科等一批骨干企业,在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监测设备、水性涂料、工业除尘设备、室内新风系统等方面有较强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二、行动目标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瞄准国际国内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前沿,面向河北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需求,新建2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重大核心产品,主导或参与制定一批重要技术标准。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3-5家,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格局。建设2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构建环保技术研发、设备与产品制造、信息服务与咨询的产业链,环保技术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壮大环保装备制造业。

  1.加快污染防治装备的产业化。加强与京津的协同创新,实现精准研发,推动一批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重点研发PM2.5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三氧化硫、重金属、多污染物协同处理等前瞻性技术装备;推进除尘用脉冲高压电源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垃圾焚烧烟气、移动源尾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的净化处置技术装备、空调新风系统技术装备等的产业化。水污染防治方面,加强对工业废水生物毒性、急性毒性、有毒有害污染控制等前瞻性技术研究,研发厌氧氨氧化、电解催化氧化高盐废水零排放等技术装备,推进生物强化和低能耗高效率的先进膜处理技术与组件产业化。土壤污染修复方面,重点研发土壤生物修复、强化气相抽提(SVE)、重金属电动分离等技术装备,推进热脱附、化学淋洗、氧化还原等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重点推进建筑垃圾湿法分选、污染底泥治理修复、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垃圾高效厌氧消化、垃圾焚烧烟气高效脱酸、焚烧烟气二噁英与重金属高效吸附等技术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领域研发推广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技术装备。

  2.推进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监测仪器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重点研发基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的智能型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监测仪器仪表,推进大气污染多参数连续监测与预警、生物监测及多目标物同步监测等技术装备的产业化。推广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重金属、三氧化硫等多参数多污染物连续监测,车载、机载和星载等区域化、网格化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监测技术装备,以及农田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诊断等技术装备。

  3.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推进张煤机高效污泥安全处理设备、河北聚力环保装备及成套监测设备、益生环保新型滤膜曝气器、邯郸钢铁水污染控制及工业废气一体化净化设备、承德北宇环能立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秦皇岛鸿泰环保设备制造、昌黎碧水源净水设备等一批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项目建设。

  (二)大力发展先进环保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新型高效水处理材料与药剂、超净过滤、高效气固分离材料,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固化脱除、微生物修复、生态修复、臭氧氧化用催化剂、环保用纳米材料及药剂等领域实施一批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河北晨阳工贸水漆工业园、曹妃甸海清源膜材料及组件、亿利橡塑集团年产3万套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协同环保水处理辅料和药剂等一批技术改造重点项目。

  (三)提升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综合服务能力。

  1.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围绕“智慧环保”生态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建设,会同北京、天津建设京津冀环保装备与服务需求信息平台、技术创新转化交易平台、环保装备招投标信息平台,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及卫星技术在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监测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服务信息化水平。

  2.建设应用推广平台。完善环保成果产业化机制,鼓励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省内环保装备与治理项目精准对接,加快在钢铁、医药、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推广在线连续监测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发展土壤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集成服务,推行先进环保设备和环保材料及药剂评价、环保设施运营维护及评价、生态效率评价等服务。

  3.开展试点示范。在衡水、承德、邢台、张家口、辛集等市产业园区开展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在全省推进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设计。

  (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在污染源细颗粒物(PM2.5)防治、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壤工程修复、噪音防治、危险废弃物防治等领域布局新建2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达到55家。依托优势企业建设国内领先的规模化、集中化危废处置中心,支持沧州河间、唐山迁西建设机电产品再制造生产与研发中心,打造国内激光再制造产业高端创新创业平台。

  (五)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选择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产品链条长的企业,在要素保障、人才引进、资金扶持、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其做大做强。支持石家庄高新区、保定高新区、承德高新区、唐山曹妃甸以及沧州河间、衡水枣强等区域集聚发展环保产业,鼓励环保龙头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中小企业向产品专一化、研发精深化、服务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以污染防治装备、监测仪器仪表、再制造等为主的专业性或综合性聚集区。到2020年,在先进环保领域建设2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环保财税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工业转型升级、大气污染防治等现有资金渠道,发挥节能节水环保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作用,支持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完善环保基础设施运营投融资体系,推广PPP建设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河北省节能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作用,支持环保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应用示范等工作。

  (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按照环保装备制造业的细分领域,发布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大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供应链在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组织实施环保产品领跑者行动,提高环保产品标准。加强环保装备产品品牌建设,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推动社会化质量检测服务,提升自主品牌市场认可度,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三)扩大环保产品推广应用。定期发布省内环保装备及产品目录,引导企业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实施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保护、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扩大先进环保产品、设备、服务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力拉动。结合白洋淀、衡水湖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治理与生态修复,地下水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钢铁等工业污染治理、污染地块修复等环保重大工程,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政策,提高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开展环保装备生产过程中能效、水效和污染物排放对标达标活动,创建绿色示范工厂,提高行业绿色制造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围绕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对我省市场急需且短期内难以自主开发的重大技术装备,采取以市场准入换企业落地的策略,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投资设厂,形成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对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大力引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碧水源等国内外有技术、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化、体系化、生态化发展。

 

附件10

未来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

  一、前景与基础

  未来产业是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未来有望实现商业化重大突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正处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围绕智能、互联、健康、可持续四大主题,类人脑芯片、深度学习、增强数据挖掘、量子信息、新型构架网络、区块链、免疫疗法、生物合成、新一代碳材料等新技术不断涌现,部分领域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商业化前景广阔。我国先后实施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工程和前沿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载人航天、海洋深潜、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有望引领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已经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海洋工程等领域提前布局,加大政策支持,着力攻克关键技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河北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发展机遇,有条件吸引聚集国际高端创新资源,紧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未来产业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在部分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形成先发引领优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二、行动目标

  引进或联合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布局新建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未来产业研究院,力争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未来产业优势领域。雄安新区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区,到2020年,全省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超前布局重大科技研究。

  1.新一代人工智能。组织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以提升感知识别、认知推理、运动执行、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支持开展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建模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硬件开发与产业化。

  推动虚拟现实、增强与混合现实产品、可穿戴终端产品、新一代智能手机等智能产品产业化。加强基于智能技术的自主无人系统研发,突破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支撑无人驾驶应用和产业发展。推进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等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2.新一代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加强E级高性能计算、太赫兹通信技术研发和应用,超前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激光通信、可见光通信、未来网络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微纳电子与系统集成、光电子技术及集成、超导芯片等前沿器件研发及产业化,推动核心器件变革性升级换代,加快形成梯次接续的未来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3.生物技术。加快推进基因测序与编辑、纳米生物技术、生物大数据、3D生物打印、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生命科学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争取在医用可穿戴设备与有源植入式设备、微纳米人工材料、虚拟数字技术在临床多领域应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免疫疗法、脑机接口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和应用。支持新型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技术、绿色生物制造、先进生物医用材料、生物资源利用、生物安全保障、生命科学仪器设备等研发,大幅提高生物经济的竞争力。

  4.前沿材料。加快石墨烯等新一代碳材料应用技术研发,突破石墨烯材料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技术。加强增材制造相关基础理论和材料制备、工艺装备的重点研究,支持低成本、高性能3D打印材料及配套设备开发。加强新型纳米功能材料、纳米光电器件及集成系统、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研发,突破纳米材料宏量制备及器件加工的关键技术与标准。加大高温合金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高性能膜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先进能源材料、极端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应用示范作用的创新成果。

  5.先进储能技术。超前布局超导储能、石墨烯基柔性超级电容、固态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研发。突破燃料电池高效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强储能系统集成、能量管理等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形成一批国际和国家产业标准。支持适应可再生能源快速变载的高效中压电解制氢技术研发、氢储运先进材料与关键技术研发。

  (二)加快建设高端创新平台。

  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雄安新区布局建设信息网络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国防科技高端实验室、国家细胞中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太赫兹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超材料研究院等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未来产业研究院。

  启动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涿州国家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中电科54所卫星导航、新奥集团煤基低碳能源、华北制药抗体药物、以岭药业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省内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提升对未来产业技术研发的支撑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明确对未来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培育、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团队引进等支持办法。省技术创新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要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省“巨人计划”“百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要充分考虑未来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支持企业开拓未来产业国内外市场。

  (二)创新研发机构管理机制。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科研机构的管理方式,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治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放眼全球进行对标布局,遴选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领衔新型研发机构,争取形成更多国际一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根据新型研发机构类型和实际需求给予不同方式支持;进一步简政放权,赋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大的科研自主权,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三)推动未来技术孵化转化。高标准建设国家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探索全球创新资源整合的未来产业孵化模式。在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谋划一批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鼓励省内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积极营造鼓励冒险、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和科技人员在未来产业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活力。

附件.pdf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