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中国制造2025》确定十大重点领域
时间:2015-05-20 09:1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次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成为改革着力点。
《中国制造2025》千呼万唤始出来。昨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成为改革着力点。
作为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制造强国的蓝图,《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提出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认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新兴技术,与此前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度较高。以“互联网+” 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未来10年,预计仅工业互联网就将带来6万多亿元的GDP增量。
在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中,光大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赵扬表示,央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技术储备优势较为明显,行业景气度也相对较高。
同时,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被列为五项重大工程。对此,中信建投研报也表示,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主线。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制造技术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效率的关键;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
相关文章
- 罗文解读《中国制造2025》2015-05-21
- 朱森第解读《中国制造2025》2015-05-21
- 高云虎解读《中国制造2025》: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战略2015-05-26
- 新能源车能否领跑中国制造?2015-06-29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2016-06-21
- 废橡胶再利用:新目标对表“中国制造2025”2017-02-10
推荐文章
-
全球及中国绿色甲醇行业分析报告,通过对2024-2025年绿醇市场调查研究,涉及行业政策、需求、供给竞争、技术、产业链、市场前景、市场风险及投资建议等,调研报告同时对2025-2030年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洞察。[详细]

政策法规
- [公司战略] 垃圾焚烧烟气治理降本增效的全新答案:GORE® DeNOx SCR催化脱硝滤袋
- [监测报告] GEP Research全球及中国绿色甲醇行业分析报告
- [监测报告] 丁二酸(酐)行业全产业链分析报告
- [咨询报告] GEP Research生物质绿色甲醇市场研究报告
- [咨询报告] GEP Research双碳双控市场机会研究报告(2024年)
- [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