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污需推进第三方治理,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
●较为温和的方式:是将电价款中环保补贴的部分单独拿出来,放在国家电网,由其代为管理发放,将对火电企业治理尽责起到一定的约束激励作用 ●以成立基金的方式,为专业治理提供补贴或是低息无息贷款,鼓励企业采购专业治理服务,比把钱砸向看不到效果的工程上要靠谱得多 如今的电费账单里,都包含有治理污染的支出,反映在每度电一分五的环保电价中,价格统一,童叟无欺。而以这项补贴政策为基础,我国火电厂脱硫脱硝工作进展神速,现在的脱硫、脱硝装机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的水平。 一方面,火电行业大气治理的硬件都建设起来了,治理费用也给了,但其中有多少稳定在运行,却是一个只有“天”知道答案的问题。另一方面,眼下大气污染问题更为严重的行业,已经转向工业企业,他们的治污还处在自己消化成本的阶段,处于“谁先做谁先死”的僵局中。 一个是花了钱难见效果的问题,一个是没钱、少钱不愿治理的问题,这都导致了我国大气治理政策力度、投资力度和空气质量改善速度之间,存在令人尴尬的巨大差距。 要打破僵局,引导企业行为,还得从钱入手。 给,不能不论青红皂白;花,就是要给真正治污的项目 客观地说,环保补贴政策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框架的建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正如一位环保企业家所言:政策是好政策,但却选了偷懒的实施办法。 他所特指的是环保电价的发放:不问是否切实治理、统一付给电力企业。操作上管理部门一劳永逸,但钱是否真用在治污上,却很难掌控。 拿着脱硫电价款,却不按承诺认真运行脱硫设施,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时开时停、开设烟气旁路、在线监测造假等行为,不只出现在小企业,不少大企业也在被“抓包”、扣减脱硫电价款的处罚名单上。 全社会已经开始为污染治理埋单,但付钱后却对治理效果鞭长莫及,这种局面应该尽快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第三方治理模式正在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寄予厚望,希望引入专业企业进行治污,将排污企业与治污剥离,从而理顺监管、提升治污效率。 想法是好的,但困难很大。原因很简单:自己治污,自己掌控“分寸”,更省钱,甚至还能赚钱。企业如何愿意拱手让人?业内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若真要推行专业化、市场化的治理,关键是给补贴的方式要变化。 对于火电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较为激进的建议是上述环保电价不能图方便直接付给电力企业。而是以此为基础成立治理基金,招标治污服务。在严格监管基础上,现行的补贴水平下,专业环保公司治污更具经济性优势。如此,可极大推动第三方治理在火电行业的推行。 同时,通过生产企业、环保部门的双重监管,第三方环保企业必须要尽责稳定运行治污设施,可确保脱硫脱硝的费用最大限度产生实效。 |
相关文章
- 要为第三方治理铺好路2016-10-18
- 中电联节能环保分会关于报送2016年度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相关信息的通知2016-12-14
- “洋水务”为何在PPP热潮中退潮?2017-02-28
- 大气污染防治上升为国家战略 第三方治理成运营趋势2017-10-12
- 税收优惠 给第三方治理企业带来哪些利好?2019-03-26
- 深入推进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名单(拟)2019-11-18
-
全球及中国绿色甲醇行业分析报告,通过对2024-2025年绿醇市场调查研究,涉及行业政策、需求、供给竞争、技术、产业链、市场前景、市场风险及投资建议等,调研报告同时对2025-2030年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洞察。[详细]

- [公司战略] 垃圾焚烧烟气治理降本增效的全新答案:GORE® DeNOx SCR催化脱硝滤袋
- [监测报告] GEP Research全球及中国绿色甲醇行业分析报告
- [监测报告] 丁二酸(酐)行业全产业链分析报告
- [咨询报告] GEP Research生物质绿色甲醇市场研究报告
- [咨询报告] GEP Research双碳双控市场机会研究报告(2024年)
- [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
|
|
|
|
|